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新加坡重振碳市場信心,推「自願性碳市場指引」明訂企業買碳權4大重點

· 最新消息,淨零知識庫
broken image

新加坡推出「自願性碳市場指引」草案,提供想要採購碳權的企業參考。(圖片來源:iStock)

碳權是企業用來抵銷難以避免碳排的重要工具,但近年來圍繞碳權品質的爭議,重創自願性碳市場的信任。為重建市場信心,新加坡氣候變遷秘書處(NCCS)、貿易與工業部(MTI)以及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SG)攜手推出「自願性碳市場指引」草案,提供企業使用碳權的明確指引,並鼓勵將碳權納入整體減碳策略。

星國列買碳權4大重點,重建企業信心、杜絕漂綠疑慮

減碳與淨零計畫往往需要資金,碳市場有助於將資金流向資源匱乏的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對於企業來說,碳權也是重要的減碳補充工具,企業可在自願性碳市場(VCM)購買碳權,來抵銷碳排放。

只是過去自願性碳市場面臨缺乏標準化難題,導致市場充斥品質不佳碳權、陷入漂綠爭議,市場信心大受影響,部分企業由於擔心聲譽受衝擊,也避免使用自願性碳權商品。

因此新加坡政府單位挺身而出,為企業提供指引。新加坡氣候變遷秘書處、貿易和工業部與企業發展局廣納新加坡永續金融協會、業界意見後,提供全新的「自願性碳市場指引」(Voluntary Carbon Market Guidance)草案,並列出企業選購碳權的4大重點,希望能建立一個有活力且有誠信的碳市場。

企業選購碳權4大重點包括:

  1. 可適用《巴黎協定》第6條
  2. 碳權應具有高度的環境完​​整性
  3. 公司在考慮使用碳權抵減碳排放前,應優先考慮所有可行的減排措施
  4. 企業購買的自願性碳權不會列入新加坡國家自定貢獻(NDC)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碳市場學院院長李(Daniel Lee)表示,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矛盾觀點,包括碳權僅是一個漂綠的工具,因此政府推出的草案是重要澄清訊號,強調自願性碳市場對企業減碳的重要性。

broken image

新加坡也鼓勵企業揭露碳權使用狀況。(圖片來源:iStock)

碳權最多可抵減5%碳稅,僅限7國雙邊協議項目

若有企業需要透過碳權抵減碳稅,根據草案,最高也可低消5%的碳稅,但這些碳權將會計入新加坡的減排量,而且只能夠從與新加坡簽訂雙邊協議的國家購買,包括巴拉圭、不丹和迦納等7國。

新加坡也鼓勵企業主動揭露碳權使用狀況,向大眾揭示碳權數量與類型,選擇該碳權的原因、專案地點與註冊機構等,企業在揭露減碳策略時,也應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的氣候報告要求。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碳融資與市場工作組負責人馬諾卡拉(Rueban Manokara)指出,該草案透過明確定義「高品質」碳權,並強調碳權無法取代實質減排,為企業帶來更多信心將碳權納入氣候行動,這份指引不僅有助於企業提升氣候目標,也能讓資金流入自然解決方案,產生更廣泛的效益。

目前新加坡永續金融協會也正向企業展開調查,準備訂定「宣稱指導準則」(Claims Guidance Code),補充新加坡政府的自願性碳權指導方針,該協會還與東協共同碳框架的區域碳市場協會合作,支持高品質碳權供的需訊號。

資料來源:海峽時報、新加坡氣候變遷秘書處

新加坡重振碳市場信心,推「自願性碳市場指引」明訂企業買碳權4大重點/https://reccessary.com/zh-tw/news/singapore-publishes-carbon-credits-guide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以及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上一篇
中鋼衝刺減碳 五年斥資205億
下一篇
產業減碳系列》水泥雙雄攻低碳建材,亞泥善用轉廢為能、台泥手握歐洲關鍵技術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