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公私協力與對話 氣候變遷因應法之落實與展望

TAISE攜手行政、立法部門舉辦「解析《氣候變遷因應法》研討會」 

· 媒體露出

 

全球興起ESG永續風潮,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淨零及永續議題納入政策制定的範疇。與此同時,面對後巴黎氣候協定時代來臨,以及近年來全球的減碳目標朝2050淨零排放大步前進,各國為落實此一目標,陸續擘劃減碳路徑及實踐各項淨零作為。立法院今(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總統並在2月15日公布施行,行政機關應依法推動相關子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 於2023年02月24日(星期五),假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隆重舉辦氣候變遷因應法研討會,採實體及線上方式舉行,現場80餘位嘉賓實體出席、加上視訊參與達1,400餘人次,代表台灣各產官學界對此議題之重視。

TAISE董事長、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外交部無任所大使簡又新大使蒞會開場致詞。簡大使表示,根據這次報名人數高達千餘位,即可知道有許多人對修法非常關心,也深知此法將會對臺灣影響非常之大,從立法院通過此法的幾個特徵可以觀察的出來,單一法案時程跨距達30年之久,在過去非常罕見,立法院將2050淨零路徑的期程排定得很清楚,包括能源轉型、生產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不僅包含層面非常廣泛,深度也非常之深,進入到生活圈、生產圈、社會組成方面等,幾乎是全方位。雖然一部橫跨數十年的法律或許無法將細節訂定清楚,未來也存在許多變數,但最重要的是掌握清楚方向。

此外,簡大使也呼籲這是完全國際化的立法內容,與國際百分之百連動,台灣如未跟上趨勢,很可能未來在國際經爭上會大幅落後。根據最近國際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又有新的規定,除了原先的鋼鐵水泥、化肥等產業,現在螺絲螺帽的公司也列入範圍內,這對臺灣的影響不小,因為螺絲螺帽普遍為中小企業,意味著以大帶小的速度可能也快跟不上國際變化速度。本次的演講嘉賓請到對於此次立法的靈魂人物行政院環保署的蔡玲儀處長,由她來講述此法對臺灣過去與未來的相關作法。接著由兩位不斷關注此議題的立法委員洪申翰委員與陳椒華委員,透過他們的眼光來看未來子法的訂立與監督機構作為。最後,請到經濟部研發會莊銘池執行秘書與我們說明經濟部在此法所扮演的角色與立場等豐富的內容。他並提到TAISE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對氣候變遷因應法及相關政策非常關心,未來持續會有更多相關的研討會,歡迎各界踴躍參與及關注。

活動特別邀請前能源局長及前台灣中油董事長,台灣淨零行動聯盟的歐嘉瑞秘書長擔任主持人及引言人。行政部門邀請環保署環境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分析氣候法的要點與趨勢。蔡處長表示,全球對於對抗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的議題十分關切,到2021年已經有130幾個國家宣示或在法律裡落實2050淨零排放目標,也感謝基金會辦理相關的研討會針對這樣的法案與議題,讓更多臺灣的產官學界可以掌握確切的國際趨勢。然而,氣候變遷已不僅僅是環境問題,現在更是經貿問題,尤其台灣出口就佔GDP的52%,面對氣候變遷的相關措施勢在必行。氣候變遷因應法整合淨零的行動路徑與十二項戰略,共包含七個章節,特別是新增加第三章「氣候變遷調適」是本次修法很重要的一環,另一亮點則是在相關計畫與方案中增加「協助公正轉型」,並輔以相關的名詞解釋。此外,公正轉型亦與推動臺灣的自然碳匯相關,政府應該要與原住民族共同推動及管理地區自然碳匯,相關權益也須與原住民族共享。

臺灣政府在推動氣候變遷調適能力,很重要的一點是以「科學」為基礎,並且提高氣候韌性。而在本次修法比較多的地方:減量對策,包含碳盤查、效能標章、增量抵換,數據的正確性也須第三方機制認證,未來會增加需要盤查之對象。政府也會加強盤查之指引。不僅如此,碳費徵收的事宜也於此法中有所提及,分成直接加間接排放源,總合排放量需繳交的碳費額度,其中發電業者的外售電力碳費將由購電者負擔。此外,針對排放類型、種類、規模等排放徵收碳費對象之訂定,未來由子法來規定,中央也希望在半年至一年內陸續ㄧ加速完成子法的訂定。氣候法也指出未來核發碳權給事業或政府,提供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量額度的取得者可向中央主管機關開立帳戶,並在指定平台交易、移轉、拍賣等;碳足跡、碳捕捉封存利用、教育宣導與獎勵等更多內容也均有相關的條例。由於資訊非常豐富,蔡處長也建議大家可上網「氣候公民對話平台」搜尋更多相關資料,最後依然呼籲大家跟著政府參與,攜手國民、事業、團體,一同邁向淨零目標前進。

立法委員洪申翰針對各界最關心的碳定價機制,包括碳費收取對象、優惠費率、碳權交易等規定,指出未來的子法應涵蓋的元素。洪委員強調,臺灣過去的停電事件,已成為氣候風險,並不是足夠的發電機就可以解決,調適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此外永續會的結構調整,需要跟行政院密集討論,才能承接現在如此具挑戰性的永續推動工作,已不能使用過去20年的永續會組織架構,應對當今的任務,臺灣必須建立新的永續會組織架構,才能有更大更強的量能去面對國家的永續轉型推動。洪委員呼籲,永續推動如果要順利,就必須重視公正轉型,因為在過程中會牽涉到許多的利害關係人,相關的佈局才會更廣更深更周全。立法院透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正,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盡力提供氣候治理一個更完善的架構與法制基礎,更重要的是後續一個個計畫的參與、協力和檢核,政府應廣詢民間及產業的意見,在淨零轉型路上做大家的靠山。

立法委員陳椒華指出,位處多天災的環境,像是地震、颱風的臺灣本應該比其他國家更重視氣候議題。氣候法的通過仍存在許多問題,不會因為法通過就得到立即改善,仍然有許多是需要去執行的。此外,建築能源標章的落實、民間團體也呼籲多年,希望內政部能在後續積極執行。陳立委也提及公民訴訟條款如果沒有入法的話,單靠現行條例在溫室氣體減量上並不是這麼容易,還是要持續努力。最後她表示,雖然國發會很多是行政長官,不一定很懂真正永續轉型該如何轉型,但仍然希望未來可以透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正通過,國家可以真正走向綠色、永續、健康。

經濟部重要的研究引擎的研發會莊銘池執行秘書綜整經濟部主政之製造及服務等產業部門,以及能源部門的淨零減碳事務推展。站在整合淨零資源,結合企業緊密關係的角度,分享重要相關策略與配套措施。莊執秘強調,企業著手淨零轉型,在過去是有做有加分,而現在對企業來說更像是資格考;此外經濟部對於國家目前的能源部門轉型路徑圖,首要需增加自產再生能源(大力發展離岸風電、太陽能),也希望中長期以後可以提高像是地熱發電、海洋能、生質能等等。由於台灣長期仰賴進口(化石)能源高達98%,透過淨零轉型,不僅可以減少排碳,也能降低我國過度依賴進口能源,進而降低能源風險發生。經濟部近年已跟產業界密集討論,提供具體輔導措施例如:碳估算工具、碳盤查基礎課程、與相關輔導機制等,才能協助產業面對當前的國際競爭壓力。同時,也希望台灣的大企業可以利用在供應鏈上的力量,以大帶小台灣的中小企業,共同邁向減碳目標。氣候變遷不能僅有承諾,現在更應該是著手行動。淨零轉型不僅可以提高產業競爭力,也是創造更多綠色成長契機,未來經濟部也持續與各部會合作,提供台灣能源產業轉型與淨零解方。由歐嘉瑞秘書長主持的會末交流互動相當熱絡,帶給予線上線下的與會嘉賓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對話,企盼透過本活動的舉辦進一步多方利害關係人凝聚共識,完善氣候永續治理。

 

broken image

 圖一、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中)與蔡玲儀處長(左)及歐嘉瑞秘書長(右)合影

 

broken image

 圖二、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開場致歡迎詞

 

broken image

 圖三、行政院環保署 蔡玲儀處長演說實況

 

broken image

 圖四、立法委員 洪申翰委員演說實況

 

broken image

 圖五、立法委員 陳椒華委員演說實況

 

broken image

 圖六、經濟研發會 莊銘池執行秘書演說實況

 

broken image

圖七、與談嘉賓合影,(左起)歐嘉瑞秘書長、洪申翰立委、陳椒華立委、莊銘池執秘、王彬墀副執行長

 

上一篇
企業植樹造林與全球永續
下一篇
TCCS攜手林務局、玉山金融及EY安永推廣更具企圖心的揭露框架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