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李念庭攝)
全球推動永續發展,台灣也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醫院作為碳排大戶,勢必要朝「減碳」努力。專家指出,未來醫院評鑑將納入淨零碳排,醫院不只要救人,也要救地球,應透過全面性計畫,加強再生能源、廢棄物管理再利用等;而手術室為醫院碳排最多的場域,可從「綠色手術室」做起,推動低碳醫療。
簡又新說,氣候變遷凸顯永續發展重要性,而氣候和醫療相互衝擊,醫院用電量十分可觀,占全國總碳排量4.6%,在服務業中就占6分之1,「高鐵、台鐵全年行駛都敵不過」,顯示如何減少氣候變遷對健康的衝擊,及衛生系統對氣候調適的處理能力,十分重要。
「醫療永續是全面性的改變」,簡又新強調,最重要的是要有中長期計畫。在健保體系下,未來醫院要兼顧合理營運和永續發展,就要透過數位轉型、淨零轉型,來減少碳足跡,推動綠色醫院。具體作法如推動低碳藥品、零碳運輸、零碳排建築物、再生能源發電、醫材廢棄物管理再利用等。
簡又新表示,台灣過去18年推動永續發展,從企業、大學,再延伸到醫院,醫院推動不到3年,速度及轉變卻最快。未來淨零碳排將納入醫院評鑑,從永續觀點審視,未來醫院除了醫療行為,也要承擔社會責任,「不只救人,還要救世界」。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暨永續麻醉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毅君指出,「手術室」是醫院碳排放最多的場域,約占25~33%,主要包括耗電重裝備,及各式衛耗材造成的廢棄物。優先選擇手術室進行淨零管理,是正確的選擇,透過推動「綠色手術室」,以能源與設備管理、醫材與廢棄物管理、流程與組織管理為3大方向,有助落實減碳。
程毅君表示,醫療機構應多面向推動低碳醫療,可先優化電力及其他能源管理,如空調、照明、電梯;除了手術室,各單位也都能推動低碳醫療,例如綠色透析中心、綠色支氣管中心,透過RO水的回收再利用,塑膠廢棄物的減量與循環利用,皆可有效控制資源的耗用,甚至可以製作環保產品,如輪胎、球鞋、運動服。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醫院不只救人也拚減碳!專家曝:可從綠色手術室做起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以及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