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氣候變遷是一件長期且艱困的工作,但放任氣候變遷將導致人類及生態系的浩劫。圖/本報資料照片
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5年公布世界風險評估報告,未來十年全球前三大風險皆與氣候變遷相關。根據歐盟資料顯示,2024年為全球首次全年平均氣溫較工業時期高出1.5°C,創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雖然科學研究與氣候事件一再證明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然而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1月上任後就再次退出「巴黎協定」,歐盟執委會也在2月26日正式公布「永續綜合簡化套案」(EU Omnibus Simplification Package)草案,其意義表達出對於現今氣候管理措施的調整。
歐盟套案旨在減少氣候方案繁瑣的手續及規定。以國際情勢的角度,歐盟因應美國及中國的經濟挑戰及俄烏戰爭的影響,簡化氣候監管的規定,是促使經濟成長回歸為優先的務實作法。
套案主要論及四大氣候方案,包括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歐盟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Regulation)以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其調整方向多是放寬程序、資格及時程上的要求。其中對台灣影響最大的CBAM,若套案之草案通過,將延後至2027年實施;每年進口量少於50噸的企業無須履行CBAM義務,此將大幅減少約9成申報的企業;須申報者,其申報流程也將簡化。
歐盟CBAM影響全球,因其貿易手段,強制對超標碳排放量的進口商品收費,但對於產品製造國已實際支付碳定價制度下的相關費用則可以減免CBAM費用。
我國目前將於2025年進入碳定價時代,對於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就其碳排量超過2.5萬公噸之部分繳交碳費,一般費率為每噸台幣300元,
另有自主減量及高碳洩漏風險事業可適用優惠條件。由於我國碳費首次徵收價格與已開發國家的碳定價仍有一段距離,因此即使歐盟CBAM放寬規定,目前尚未觀察到我國碳費有變動的情況。
美國、歐盟等國家因應國際情勢而改變對氣候治理的腳步,但仍有新的國際碳管理方案醞釀出爐。國際海事組織於2025年4月通過全球首項針對航運業的碳定價機制,預計於2027年生效,並適用於全球航運碳排放總量85%的船舶。
使用化石燃料的大型船隻,將被課徵每噸100至380美元不等的溫室氣體排放費。
管理氣候變遷是一件長期且艱困的工作,但放任氣候變遷將導致人類及生態系的浩劫。
目前如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及歐盟「永續綜合簡化套案」等情事,在地球的時間軸上都屬於短期震盪,長期而言均須回歸脫碳的目標。
在經濟與環境之間永遠不會為是非題,起步比較晚的企業及國家,可以趁此稍微喘息的時間,做好脫碳應為的準備。
資料來源:KPMG安侯碳資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氣候變革-四大氣候方案變革對全球減碳之影響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以及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