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8成企業爭取100元碳費優惠,環境部:高碳洩漏事業認定擬8月底前說明

broken image

環境部今舉辦「2025國際企業論壇:定價而行與國際對接策略研討會」。(圖片來源:環境部)

台灣未來將採碳費、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ETS)雙軌並行。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今(22日)於「2025國際企業論壇:定價而行與國際對接策略」研討會表示,目前正評估ETS交易設計以擴大市場規模,同時確保企業不會面臨重複課徵。她指出,過去碳費制度花費許多時間與社會溝通,未來過渡至ETS階段也將秉持相同精神。

8成企業爭取100元碳費,高碳洩漏事業擬分2大類

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實踐淨零排放最重要的是「碳定價」機制。回顧十年前,淨零討論多半出於道德驅動,推動力道有限,直到《巴黎協定》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出現後,碳定價才真正浮上檯面。台灣目前採行碳費制度,透過企業提交自主減量計畫、搭配高碳排放洩漏係數,逐步推動碳市場政策。

現階段碳費標準費率為每噸300元,若企業提交的自主減量計畫經主管機關核准,碳費可望降至100元甚至50元。彭啓明指出,目前約有8成企業爭取適用100元優惠費率。

施文真補充,為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變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繳交自主減量計畫的期限已從原定的6月30日延長至8月底,目前已有125家企業表達申請意願。

針對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環境部也設有優惠費率制度。若企業提出減量計畫並獲主管機關核定,碳費可享2折優惠。施文真指出,除「行業別認定」外,還將考量「產業國際競爭力」評估,例如因突發關稅政策導致年度營業毛利轉負,或面臨商品傾銷風險者,可提出申請以取得高碳洩漏適用資格,避免碳費衝擊產業國際競爭力。

環境部表示,目前暫定的適用條件包括營業毛利為負,或碳費占營業毛利比重達2至3成,初步觀察多集中於資通訊(ICT)產業,適用對象預估少於20家。施文真表示,環境部預計8月上旬召開碳費費率議會,並盼8月底前公布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的最新認定規劃。

broken image

高碳洩漏風險認定分兩類。(圖片來源:環境部)

企業減碳進入「深水區」,接軌ETS需充分溝通

隨著製造業在台灣經濟中占比日益增加,產業減碳壓力也隨之升高。

統計顯示,去年製造業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達35.4%,但同時也是碳排大戶。台灣去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278.6百萬噸,其中製造業就占141.4百萬噸,占比高達51%。其中電子、石化、鋼鐵、水泥、造紙與紡織等6大產業,更貢獻了製造業碳排的84%。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鄒宇新表示,企業減碳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法規壓力與供應鏈要求,遲早都得減碳,不如早點開始,「如今不少企業減碳已達深水區,投資設備與人才都是成本。」

面對企業的挑戰,政府也將加強支援。鄒宇新指出,截至今年7月15日,經濟部已輔導6,464家企業進行低碳轉型、智慧化升級與碳盤查報告,補助2,745件個案與大帶小專案,並舉辦531場說明會及1,293場人才培訓課程,希望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台灣即將邁向碳費、ETS雙軌制,預計2026年下半年試行ETS制度,並於2027至2028年完成法制化。對此,歐洲在台商務協會能源與環境委員會主席莊昇勳提醒,ETS的設計必須兼顧市場規模與效率,同時考量企業面臨的行政負擔與競爭壓力,未來台灣實施ETS,需要提供更多資源與溝通。

文章來源:RECCESSARY/莊閔茜/8成企業爭取100元碳費優惠,環境部:高碳洩漏事業認定擬8月底前說明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以及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上一篇
拆解VCMI範疇三行動守則:實質減量、高品質碳權並進,4策略打造可信減碳行動
下一篇
李堅明觀點:將減碳力轉為競爭力與永續力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