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拆解VCMI範疇三行動守則:實質減量、高品質碳權並進,4策略打造可信減碳行動

· 最新消息,淨零知識庫
broken image

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倡議(VCMI)今年4月發布「範疇三行動施行守則」,希望推動企業邁向淨零時能循序漸進、更好地配置資源,以應對範疇三的減量挑戰。(圖片來源:VCMI網站;後製:RECCESSARY)

編按:範疇三減碳是企業邁向淨零最棘手的一環。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PwC Taiwan)拆解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倡議(VCMI)所推動的「Scope 3 Action」,說明如何透過碳盤查、高品質碳權補足短期缺口,並最終回歸實質減量路徑,打造更具韌性的低碳轉型策略。

全球氣候危機的挑戰,迫使企業需採取更深入且全方位的方法來減少碳排放,而多數企業最主要的排放熱點來自上下游的範疇三,即使已積極設定了範疇三的減量目標,卻在其減量進程中面臨到相當大的困難與挑戰,包含減量成本、供應鏈參與度不佳、供應商數據限制、市場技術、再生能源及低碳解決方案可取得性、目標減量框架不明確或缺乏彈性、缺乏融資管道等。

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倡議(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Integrity Initiative, VCMI)已發布「範疇三行動」(Scope 3 Action)的施行守則,可作為一個輔助的解決方案,守則以雙重方法,幫助企業除了推進符合科學基礎的實質減量進程,同時透過第三方獨立檢驗的揭露機制建立,企業可公開闡述減量進展及規劃、階段性的運用高品質碳信用額度(以下簡稱碳權),以克服範疇三的減量障礙,得到外界更多的信任與認可;另一方面,也透過投入資金於高品質的碳市場,促進全球的氣候行動可獲得更多的財務資源,形成正向發展。

Scope 3 Action的發展與要素

1. Scope 3 Action發展目的?

VCMI發展的「範疇三行動施行守則」(Scope 3 Action Code of Practice)[1]於2025年4月正式發布,其目的在於推動企業在邁向淨零排放的過程中,即使面對諸多現實的障礙,仍能循序漸進、更好地配置資源以應對範疇三的減量挑戰,強調以自願性碳權補足減量缺口,以縮小範疇三目標與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Scope 3 Action[2]提供以科學的方法背景,在有適當門檻條件的運用高品質碳權的情況下,使企業能夠對尚未減少的範疇三排放缺口採取應對的行動機制,並在承諾的時間內回歸到實質減量路徑上。

此守則已獲得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全球商業氣候聯盟(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環境保衛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EDF)、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以及巴西美妝品牌Natura等組織與企業之支持。同一時間,VCMI也將以Scope 3 Action發展經驗針對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企業淨零標準2.0」草案 公開徵詢提供建議,作為草案中中長期減量之剩餘排放標準制定的參考方案。

2. 如何符合Scope 3 Action?

Scope 3 Action強調以高誠信(high-integrity)標準來補足範疇三減量缺口,應符合關鍵要求如下:

  • 應建立具科學基礎的減量路徑:企業應設定符合科學基礎的近程目標,並公開承諾不晚於2050年達淨零排放。
  • 應具備完整的排放量盤查:企業應基於符合GHG Protocol或同等標準完成準確的溫室氣體盤查,以作為減量目標及行動的基礎。
  • 應優先實質減量及行動規畫才輔以碳抵換:企業應在範疇一、二近程目標展現減量比例進展,範疇三除了盡可能減量,應公開揭露針對範疇三計算的減量缺口、減量障礙、面對挑戰所做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克服挑戰的行動計畫,包含財務分配、管理、策略等,並應說明轉型計畫的實質進展,才可階段性使用高品質碳權來抵換至少等於範疇三剩餘的減量缺口(減量缺口定義為最新報告的範疇三實際排放量與同一年近程目標路徑排放量的差距)。
    減量缺口計算可選擇兩方法學:逐年法(Year-on-year approach)或碳預算法(Carbon budget approach),且缺口(或碳預算法適用累計缺口)不可超過該年目標路徑排放量(或總碳預算)的25%。企業應展現減量投資的積極性,同時加速對價值鏈外的減緩投入。
  • 應於承諾時間內回歸到實質減量路徑:企業應揭露克服範疇三減量挑戰所預估的轉型計畫時程,不得晚於2040年。即Scope 3 Action為淨零過渡時期的輔助方案,於2040年前企業應完全消除其減量缺口,並回歸範疇三實質減量路徑。
  • 碳抵換須使用高品質碳權:階段性無法減量的範疇三排放,可採購高品質的碳權抵銷其排放,且須為通過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ICVCM)核心碳原則(Core Carbon Principles, CCP)[3]或發展中的巴黎協定第6.4條(Article 6.4)認可的碳權。制定企業的碳權採購指南將會是有效評估高品質特性的作法,亦是參與自願性碳市場的重要基礎工具。
  • 透明揭露與驗證:企業應公開揭露氣候承諾、排放數據的範疇及相關假設、行動、減量進展、碳權使用情形等,確保行動的透明度、問責性及氣候轉型的積極性;並建議依VCMI的監測、報告與確信架構取得第三方驗證。

企業導入Scope 3 Action關鍵:

  • 與氣候科學一致的減量目標
  • 範疇一、二達成實質減量
  • 透明揭露範疇三減量缺口、挑戰與解決方案計畫
  • 符合守則門檻下,才以高品質碳權外加輔助,抵換範疇三減量缺口
  • 2040年前消除減量缺口,回歸實質減量路徑
broken image

大多數企業的主要排放來自範疇三,雖積極設定減量目標,但減排過程仍面臨重大挑戰。(圖片來源:iStock)

運用Scope 3 Action成為企業減量進程的推進助手

Scope 3 Action為企業減量提供4個切入點:

1. 有效地梳理範疇三減量遇到的困難並制定計畫:

企業在設定完成近程目標、甚至長期目標後,對於基準年至目標年中間過程中,難以掌握的上下游範疇三容易產生無法有效減量的壓力,透過Scope 3 Action的遵循及驗證過程,企業可以有條理地釐清每一階段所遇到的減量挑戰,並分析自身資源及技術發展趨勢,研擬適當的改善計畫及時程;且透過定期地追蹤、監測進展,正視困難並循序漸進地解決。

2. 於尚無法達標的過渡階段透過完善的計畫揭露展示減量決心:

企業至目標年的過渡階段中,無可避免因技術尚未純熟、資源尚未到位等現實的限制而難以維持在預期減量的排放路徑上,透過Scope 3 Action透明地揭露實際減量過程、公司面臨到的範疇三減量困難以及因應困難所設定的改善計畫,展現公司的減量決心及有系統的管理,從而有機會獲得更多外界的支持、認同或產業資源上的分享。

3. 有條件的高品質碳權輔助減緩達成最終減量目標前的焦慮:

即使減量過渡階段中尚無法讓排放量下降至預期的排放路徑上,在符合Scope 3 Action門檻的限制下,配合高品質碳權的使用,企業得以階段性地透過外加輔助方式,積極維持在排放路徑上,減少因過程中未達成減量目標而在揭露上面臨兩難,在現實與目標中取得適當的平衡;透過碳權採購,一方面也投入資源到價值鏈外部減量專案,讓整個社會的低碳轉型動能持續運作,帶來影響力。

4. 第三方驗證提升利害關係人對減量轉型過程的信心:

範疇三的轉型計畫、階段性的達成情形與尚未達成時的高品質碳權抵換,透過Scope 3 Action的守則遵循與第三方驗證,企業得以在明確且公開的進程及解決方案中朝範疇三的減量目標邁進,利害關係人同時可藉此透明地了解企業的減量轉型歷程,對企業更加信任。

落實透明碳管理與碳權策略,專注差異化的低碳轉型

範疇三減碳是企業長期的課題與挑戰, Scope 3 Action為企業提供了一套有力的減碳敘事工具,但在實際推動過程中,仍亟需系統化的碳管理及碳權採購規劃。

以資誠為例,我們協助企業導入的服務涵蓋溫室氣體盤查、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Scope 3 Action導入分析及碳權採購指南等,讓企業逐步建構可落地的淨零藍圖。其中,「碳權採購指南」常被企業忽視,卻是參與高品質自願性碳市場、強化減碳治理的重要一環。若能與Scope 3 Action同步規劃,更能強化企業對外的永續承諾。

[1]VCMI, Scope 3 Action, https://vcmintegrity.org/scope-3-action/,
https://vcmintegrity.org/wp-content/uploads/2025/04/VCMI-Scope-3-Action-Code-of-Practice.pdf
[2]Scope 3 Action提供企業透過實質減量行動、碳權品質的透明度,補足範疇三減量缺口,作為企業階段性的輔助解方
[3]ICVCM, Core Carbon Principles (CCP), https://icvcm.org/core-carbon-principles/

※ 本文為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PwC Taiwan)合作專欄。原文標題:企業應對範疇三減量挑戰之新契機,文: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張嘉宏


資料來源:RECCESSARY/拆解VCMI範疇三行動守則:實質減量、高品質碳權並進,4策略打造可信減碳行動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以及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上一篇
環長:關稅談判恐衝擊減碳目標
下一篇
8成企業爭取100元碳費優惠,環境部:高碳洩漏事業認定擬8月底前說明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