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台大風險中心:政策鬆弛 企業淨零停滯

· 最新消息,淨零知識庫
broken image

近三年調查全體企業在供硬鏈碳盤查及定減量目標的變

最新調查顯示,台灣企業的氣候揭露的比例,約有兩成有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上市櫃企業情況較好有達到六成,近四年來均呈現成長;然而,在指標和目標面,調查顯示企業在溫室氣體資訊揭露及訂定淨零目標方面停滯,供應鏈碳盤查及減量目標今年出現退步現象。

調查單位台大風險中心指出,停滯或退步的源起來自政策法規未能有效驅動產業,二大因素應特別關注,其一,碳定價政策仍然缺乏力道:碳定價政策鬆弛,難以促進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企業氣候評估與量化財務衝擊看不到成長、甚至也在倒退。

其二,永續金融的政策誘因有待強化,總體氣候政策與法規不足,導致金融機構氣候議合度偏低,且因碳定價與用電大戶條款過鬆,導致綠色貸款需求低,而金融機構多年來要求氣候資訊,今年提供企業優惠的融資條件沒有進步。

在治理面,該調查也顯示,企業在董事會成員進修氣候課程、薪酬與氣候績效連結皆未有明顯進步。在策略面,企業評估中長期風險比例降低,有量化財務衝擊的比例也未見成長。有實施內部碳定價的企業仍相當少數,全體受訪企業僅2.3%有實施,即便是有進行TCFD的企業中也僅不到一成(9.3%)有實施內部碳定價。

該中心表示,此為第四年的調查,在原氣候財務揭露調查報告架構下,首度強化永續金融、並加入勞動人權與盡職調查等面向,並更名為 《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

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提醒,台灣現今轉變為全球重要的科技、製造供應鏈角色,作為世界的樞紐,政府、企業與社會都需要加把勁,尤其在國際政經市場變動已對企業執行ESG產生逆風之時,更應趁機快速趕上過去延遲綠色轉型的進度。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台大風險中心:政策鬆弛 企業淨零停滯

免責聲明:

  • 本會編譯、刊載於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官網以及臉書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

上一篇
大馬碳封存商機3》北海成碳封存大本營,先行者挪威、丹麥怎麼做?地底環境風險一次看
下一篇
世界海龜日!10隻收容海龜野放澎湖大海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